快考试了,好像大家都会有一定的焦虑:
我要复习的内容太多了,来不及都看完啊啊啊啊!
根本静不下心来看书,手机比课本更好玩。。
好像有一些东西还不懂,啊啊啊啊怎么办?
其实这些情况,都是考试焦虑的一些表现。
心理科杨思渊副主任医师介绍,适当的焦虑对考生来说是一件好事,可以促使考生更好地发挥,但如果焦虑感过高,高到考生无法承受而出现躯体反应精疲力竭,那么最后考试的结果不会好。
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行为迹象
务必要提高警惕:
孩子开始思考、谈论、书写有关自杀的事,甚至计划自杀;开始滥用各类精神兴奋剂;性格变得焦虑、激动、经常流泪、发脾气、冲动、心情有明显的改变;社交退缩,无法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;睡不着觉或无法持续睡眠等。这些都是精神过度焦虑导致的极端现象。
备考期间孩子一旦出现上述问题,家长一定要重视,不要盲目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,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,必要时住院治疗。
给考生的建议
1、合理制定目标。考生应该分三层设立目标,第一层是保底的,中间是正常水准的目标,最上面是超常发挥的冲刺目标,按这个方法定目标考生心里会踏实很多。
2、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。在日常生活中,考生可以经常给自己“我会成功”的心理暗示,在潜意识里树立一个成功的自我形象,还可以通过听喜欢的音乐、吃喜欢的食物、想象喜欢的地方、做喜欢的动作暗示自己,增强信心。
3、要科学用脑,注重复习效率。语数英三科需合理分配复习时间,避免一整个晚上只复习一科的情况,因为各科运用大脑的片区是不同的,交叉时间复习文化课效率会更高。
4、睡眠充足,劳逸结合。专家建议,最好晚上十一点前睡觉,不能牺牲睡眠时间去刷题,课余时间可以做适当的有氧运动,例如散步、快步走,中医传统保健操八段锦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给家长的建议
考试不仅是考学生的知识技能、心理素质,也在考家长的应对压力能力。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考生缓解焦虑,助攻考生交出满意答卷。
看:观察孩子的状况,发现孩子心理焦虑时应多留心观察,避免情况加重,保障孩子安全。
听:不带评判地倾听孩子的心声,有助于他平复情绪,得到支持。
说:安慰、鼓励,让他感到安全和温暖。
做:合适地拥抱、触摸,让孩子感到踏实和放松,联系一些资源提供实际帮助。调节自己,放下焦虑,用平稳的状态影响孩子。
想:孩子的情况有危险吗?正常吗?我怎样做让他感到放松、信任、被尊重和被关心?需要联系哪些资源帮助他?